閱讀新竹 探索幸福


生活是一冊用心刻劃的好書


一部蘊含深厚情感的讀本


打開動人扉頁


我們用走訪去翻閱


用行旅來細讀


感受新竹日常溫暖的幸福


2012年7月~10月 新竹縣文化之旅暨文化節

報名系統:
新竹縣地方文化館文化之旅報名系統

民俗古厝遊(第一梯7/20、第二梯7/27、第三梯8/3


我要報名


費用:500


芎林下山社區˙鼓武生風客家獅


戰後初期,盜匪肆虐,下山的莊稼大戶紛紛感到習武的必要,加以地方上相當重視宗教信仰與民俗慶典;客家獅的獅頭畫有八卦,舞弄時須腳踩七星步,能夠趨吉避凶,且客家獅頭較重,能夠訓練武術根柢,所以武館結合了武術和獅隊,除了保身安家,在參與地方節慶活動時,也讓社區更為團結。

☆新埔劉家祠˙古厝懷舊情☆


劉家祠又稱劉氏家廟,建於清同治五年(1866),為國家三級古蹟。家祠內93座神主牌中,具功名者就有37位,最高有達五品官者,反映出劉家先祖的顯赫功名。建築上有較多的燕尾和匾額,也充分展現劉家的功名與身分地位。


生態茶甘行(第一梯7/21、第二梯7/22、第三梯7/28


我要報名


費用:500


金廣成文化館˙生態四寮溪


清光緒十四年(1888),蔡華亮為首的四人,以八卦中代表一切順遂的乾卦:元、亨、利、貞,合組「金廣成」墾號,在四寮溪上游集水區伐木蒸製樟腦。今日的「金廣成文化館」,是由已廢校的仁和國小改建而來,延續先民艱苦的開墾精神,積極投入文史與自然生態教學的推廣活動。

☆臺紅茶業文化館˙碾揉茶葉香☆


昭和12年 (1937年)
的「台灣紅茶株式會社」,在全盛時期直營及合作的茶廠超過十九家之多,是當時台灣十大貿易公司之一,也是台灣茶葉發展的代表。後來公司積極整理相關史料與文物,重新規劃廠房,於2004年成立「台紅茶業文化館」,讓現代人了解台灣茶業發展的軌跡。

☆上南片社區˙羅姓聚村生命力☆


清乾隆十六年(1741),羅氏先祖渡海來台,遷徒到現南山里上南片一帶地區開墾,並陸續召喚原鄉廣東省的宗親來此,形成一個大規模具單姓特色的羅姓聚落,日後也成為關西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家族。


老街技藝趣(第一梯8/5、第二梯8/11、第三梯8/26


我要報名


費用:500


(本行程滿18人方可成行,人數審核通過後,將寄發E-mail通知繳費。)


湖口老街天主堂˙義民、迴廊、八角樓


湖口老街建於大正三年(1914),當時居民們為了區別起見,將其他兩條較早存在的民街,分別被稱為「老街」與「橫街」,而以「新街」稱呼現在的老街。在特殊條件影響之下,其「大正式店面街建築」的風格,幾乎有了完整的保留。近年來由於大窩口促進會積極與各方交流,老街的新風貌也得以逐漸成型。

☆金漢柿餅教育園區˙染浸纖維的柿色☆


民國八十二年(1993),劉興武先生繼承家業,逐漸轉變家族柿餅業的經營形態,除了精進柿餅的生產技術,引進先進的設備提升品質之外,更成立了「柿餅教學園區」,努力推廣柿餅文化與產業。劉興武先生也承繼了父親對柿子的用心,所以用父親「金漢」的名字,為這份家業命名,發揚柿餅文化。


生活紙竹賞(第一梯8/4、第二梯8/11、第三梯8/12


我要報名


費用:500


芎林紙寮窩˙古早產業手抄紙


當地早年竹林密布,可提供造紙原料,是新竹縣金銀紙類的主要產地之一。隨著造紙技術演進,紙寮窩的傳統手工造紙技術隨之沒落。近年來,居民為了重現當地產業特色,打造「傳老亭」,將傳統製紙工具如石輪、石臼、紙簾等置於其中,讓現代人也能親身體驗昔日造紙的艱辛過程。

篁城竹簾文化館˙堅持在地竹工藝


日治時代,莊仕勳先生在竹東定居,經營「新東竹行」。民國六十六年(1977),莊仕勳先生要他的兒子 -
莊文勇接管事業。莊文勇先生於是開始研發竹簾,並在民國七十一年(1982)改組為「篁城實業有限公司」專門生產竹簾。目前第三代也已經加入這個老字號的行列,以創意打造篁城竹簾新美學。


指導單位:行政院文化部


主辦單位:新竹縣政府、新竹縣議會


承辦單位:新竹縣政府文化局


執行單位:新竹縣九讚頭文化協會


Comments are closed.

google-site-verification=eQhUWYEOUhngBi_RQSGpn5R7fecS1L572S6K1EbHWuE